文章摘要:从小对于烹饪感兴趣的徐宇昊同学,跟随哥哥的脚步,来到西安新东方烹饪技工学校,开始厨师梦的实现。
姓名:徐宇昊
年龄:17岁
专业:厨王全科班
来校前学历:初三
在西安新东方烹饪技工学校的实训教室里,灶火燃起的声音与锅铲碰撞的节奏交织成独特的晨曲。在氤氲的烟火气中,身着雪白厨师服的徐宇昊正专注地调整着干烧鱼的收汁火候。这个来自延安的17岁少年,正在西安新东方烹饪技工学校的厨王全科班开启他的人生新篇章。
从“吃不好”到“做得好”:
美食梦的觉醒时刻
“初中住校时,食堂的菜总缺了点儿锅气。”徐宇昊擦拭着刀具回忆道。正是这段经历,让这个陕北少年萌发了“自己动手”的念头。每到周末回家,他总爱钻进厨房,跟着母亲学做臊子面、洋芋擦擦。锅台边升腾的香气,渐渐勾勒出他心中的职业轮廓。
哥哥的饭店,照见未来的可能性
初中毕业后,徐宇昊毅然进入当地一家酒店的后厨工作。然而,在日复一日的机械工作中,他发现:“师傅们忙着备菜,系统的烹饪技法根本学不到。”这个清醒的认知,让少年把目光投向了更专业的平台。当看到在新东方毕业的哥哥把饭店经营得红红火火时,这个陕北家庭的“厨艺基因”,终于找到了传承的沃土。
厨王班的“十八般武艺”
两个月解锁三十道硬菜
“来校两个月,我已经掌握了干烧鱼、红烧鱼、辣子鸡、回锅肉、水煮肉片这些宴席硬菜。”说起学习成果,徐宇昊的眼睛亮了起来。在“理论+实操”的特色教学体系中,他不仅系统掌握了刀工、颠勺、火候控制等基本功,更通过每日新鲜的食材供应,实现了从“纸上谈兵”到“真枪实弹”的跨越。
“这里的灶台就像魔术台。”他指着教室里的现代化设备介绍道。专业的中餐实训室里,设备一应俱全,灶台、锅具、调料架排列整齐,干净整洁又充满专业气息。在老师的“手把手”指导下,这个曾经的厨房小白已能熟练完成从原料处理到摆盘装饰的全流程,每一道菜都做得有模有样。
厨王班的“十八般武艺”
两个月解锁三十道硬菜
“来校两个月,我已经掌握了干烧鱼、红烧鱼、辣子鸡、回锅肉、水煮肉片这些宴席硬菜。”说起学习成果,徐宇昊的眼睛亮了起来。在“理论+实操”的特色教学体系中,他不仅系统掌握了刀工、颠勺、火候控制等基本功,更通过每日新鲜的食材供应,实现了从“纸上谈兵”到“真枪实弹”的跨越。
“这里的灶台就像魔术台。”他指着教室里的现代化设备介绍道。专业的中餐实训室里,设备一应俱全,灶台、锅具、调料架排列整齐,干净整洁又充满专业气息。在老师的“手把手”指导下,这个曾经的厨房小白已能熟练完成从原料处理到摆盘装饰的全流程,每一道菜都做得有模有样。
舌尖上的传承:新东方的三重滋味
“班主任总说‘好厨师要眼观六路’,现在我切菜时都会注意操作台的整洁规范。”谈及校园生活,徐宇昊细数着成长点滴:同学间互相试菜时的真诚建议,老师认真细致的指导,还有每月技能考核带来的飞速进步。更让他惊喜的是学校特有的“味道传承”——八大菜系大师定期驻校授课,让他这个陕北娃见识了淮扬菜的刀工之美、粤菜的鲜之本味。
未来可期:让陕北味道香飘四方
当被问及职业规划时,少年腼腆而坚定地说:“我想先跟着老师把八大菜系学透,毕业后回延安开一家融合创意菜馆。”看着校园里“幸福的味道,新东方制造”的标语,他正在把哥哥的成功故事续写成更精彩的篇章。
在这个充满烟火气的校园里,每天都有数百个“徐宇昊”在灶台前书写青春。他们手中的炒勺翻飞间,不仅翻炒出食材的鲜香,更烹煮出中国餐饮文化的未来。正如徐宇昊实训服上那句“明德尚能、知行合一”,西安新东方烹饪技工学校正以匠人之心,培育着新时代的厨界生力军,传承着烹饪技艺与匠心精神。